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上成熟。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并非偶然,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创造性在制定出跟线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2, 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土地,和中国民族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久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 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 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扰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全国人民奋斗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达到成熟。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确立的奋斗方向和原则指导着党的推向前进。
2, 是中国革命建设的科学指南,开辟了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3, 倡导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写入宪法。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2,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下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形成实践基础。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任务。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并写入党章。
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写进了宪法。
一,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2,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并存的思想。
3,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4,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5,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思想。
二,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2,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武器。
3,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重大理论成果。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分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之(抄以上)
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2, 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承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三,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5,总之要不断增强贯彻。
自考大专网为您提供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