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曾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协同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湖北省“优师计划”主培学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2023年获批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9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湖北省工业学校、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后于2003年和2009年整体并入。2007年,在湖北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建校90余年来,学校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51.41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57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人。现有教职工132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2人。115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8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92人次。
学校积极响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创建的“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获批省级实验区。与省体育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工程”。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业务指导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构建了以教师教育和先进储能材料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校级重点学科群、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和培育学科方向等五个层次布局的学科建设体系。
学校现有2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和美术学等7个专业有条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现有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28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15个,国家级和省级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94门。举办行知实验班、国际工程基地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建有智慧教育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动力工程、艺术设计等方向专业硕士。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现有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太赫兹技术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专家工作站和湖北省BIM智慧建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0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教师发展研究院等3个省(厅)级智库。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60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近8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近3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湖北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项5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批“湖北省国际科研合作基地”,与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合作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心”。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积极派遣教师赴国(境)外访学研修和联合科研,聘请多名外籍教师、知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招收国际学生来校进修;选派学生赴国(境)外参加交换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践、保荐硕士、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等交流学习项目。
近年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已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二师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为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二师力量。
报名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在湖北省内居住、工作和生活且符合以下条件的中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居民、外国侨民均可报名参加2024年成人高考。具体条件如下:
(一)境内公民应具有湖北省各地公安机关核发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之一或者湖北省各地人社部门出具的近三个月社保缴费凭证;在湖北省境内服役的现役军人应具有居民身份证和所在部队政治部门出具的现役军人证明;在湖北省境内定居的港澳台居民应具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湖北省居住地公安机关核发的“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在湖北省境内定居的外国侨民应具有湖北省公安厅核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二)年满17周岁及以上者。
(三)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四)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的考生应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
(五)符合下列条件1和条件2之一的考生,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可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校高中起点本、专科层次专业学习;具备大学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可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校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学习;符合下列条件3和条件4之一的考生,具备大学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可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校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学习: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劳动奖章”获得者。
2.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八名获得者、
非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上述运动员须出具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的《优秀运动员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等学校学习推荐表》(国家体育总局监制)。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及相关项目考核合
格证,可申请免试就读成人高校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4.退役军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复员干部),凭身份证、退役证(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证、军官转业证书、军官复员证书)及符合相应报考条件的学历证书,可申请免试就读成人高校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
(六)专升本学生报考时,其姓名、身份证号、电子照片等基本信息应和专科个人信息一致(以考生从教育部学信网申请的学历电子备案表为依据),不一致的考生请先在专科就读学校申请对其专科信息在学信网进行勘误。
专升本学生正式录取后,如发现本、专科信息不一致导致无法注册学籍的,学校将不予注册学籍。
(七)所有参加全国统考和免试入学的考生均需办理报名手
续。
(八)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含人社部门批准设立的劳动技工学校)的在校生不得报名参加成人高考。
招生专业
报名方法
1、凡报考我校的考生请注意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报名确认时间。学校院校代码:14099,在鄂招生代码为301。2、网上报名期间,考生本人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报名网站,按湖北省成人高考考生报名须知提示进行报名。
3、统考生一般应在户籍或身份证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在非户籍和非身份证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应提供拟报地所在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证或当地人社部门出具的近3个月社保缴费凭证。
4、统考生报名实行网上信息填报、网上身份核验和网上资格审核,不采用线下采集头像、身份证信息以及现场人工核验身份的方式。
免试生报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考生须先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头像信息采集、志愿信息填报、证明材料信息上传和网上身份核验等操作,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持本人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到所报高校报名点接受现场资格审核。
5、符合优录免试条件的考生要有相关证明材料。
6、报名办法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本年度成人高考报名工作通知为准。
更多内容,请查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成人高考招生网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