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卷 A
一、单选题
1、谁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A、 麦独孤 B、罗斯 C、奥尔波特 D、艾尔乌德
2、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勒温提出了以下著名公式
A、B=f(P,E) B、B=P(f ,P)C、B=E(P,f) D、P=B(f ,E)
3、围绕 的研究可视为在哲学思辨阶段社会心理学最早的研究
A、善恶 B、人性 C、遗传 D、本能
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成果主要是在以下哪一阶段中后期产生的
A、前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5、以下哪一条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应遵循的研究原则
A、价值中立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6、用 是用行为主义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
A、社会交换论 B、社会学习论 C、符号决定论 D、精神分析论
7、哪个不属于问卷设计的原则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非歧视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8、以下哪个不是观察学习的过程
A、认知 B、保持 C、动作再现 D、动机
9、行为主义的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
A、决定作用 B、模仿作用 C、联想作用 D、观察作用
10、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一种
A、物质与物质的交换 B、精神与精神的交换
C、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 D、精神与物质的交换
11、以下哪一种是人格结构的生物面
A、原我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12、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以下哪个不属于道德社会化的内容
A、道德观念与判断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倾向 D、道德行为
14、社会角色是对特定地位个体的
A、行为期待 B、行为认同 C、行为方式 D、心理状态
1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认知 B、图式 C、结构 D、体系
16、印象是指留在个体头脑中的
A、 认知客体的形象 B、认知客体的图式
C、 认知客体的网络 D、认知客体的结构
17、个体对他人某些好恶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对此人的总体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第一印象机制 D、光环效应
18、人们普遍都认为上海人比较精明,这可以称为
A、固定化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
A、激活 B、指向 C、趋向 D、调节
20、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呈 关系
A、线性 B、U型 C、倒U型 D、倒∩型
二、多选题
21、侵犯由哪些因素所构成的?
A、侵犯原因 B、伤害行为 C、侵犯动机 D、社会评价
22、利他属于一种 的亲社会行为
A、 有益于他人 B、有益于公众和社会
C、 又不期待任何回报 D、不计较得失
23、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具有
A、稳定性 B、内在性 C、方向性 D、对象性
24、态度转变的说服模型包括了哪些部分
A、传递者 B、沟通信息 C、目标 D、情境
25、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有
A、 改变或否认认知因素的一方 B、增加新的认知因素
C、 降低认知双方的强度 D、提高认知双方的强度
26、影响喜欢的因素有
A、协调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外貌吸引
27、从众行为的原因是
A、寻求参照 B、避免恐惧 C、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D、自我评价
28、他人在场使效率下降,属于
A、社会促进 B、社会助长 C、社会干扰 D、社会抑制
29、社会感染的特点是
A、感染性 B、双向性 C、爆发性 D、接受的迅速性
30、爱情是
A、专指异性恋 B、不包括精神恋 C、青梅竹马时期的恋情更深 D、人与动物都存在的
A卷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B 7、C 8、A 9、A 10、C 11、B 12、A 13、C 14、A 15、B 16、A 17、D 18、C 19、C 20、C
21、BCD 22、ABC 23、ABD 24、ABCD 25、ABC 26、BCD
27、ABC 28、CD 29、BCD 30、AB
《社会心理学》试卷 B
一、单选题
1、夫妻之间能够相互体贴、合作、习惯上彼此适应,这种夫妻类型称为
A、爱情型 B、建设型 C、一体型 D、平等合作型
2、演员和观众相互之间都被感染了,属于是感染的
A、感染性 B、双向性 C、爆发性 D、接受的迅速性
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暗示的环节
A、暗示者 B、被暗示者 C、暗示信息 D、暗示结果
4、 是在没有外界压力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的现象
A、众从 B、从众 C、模仿 D、认同
5、群体规模对从众的影响,其临界值大致在 人
A、3~4 B、5~6 C、7~8 D、10~20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多数人
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A、服从 B、众从 C、从众 D、屈从
7、亲人之间的接触距离称为 距离
A、公众 B、社交 C、个人 D、亲密
8、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称为
A、姿势 B、体势 C、体语 D、体态
9、下情上达,属于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链式沟通 D、轮式沟通
10、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称为
A、互动 B、沟通 C、传递 D、感染
11、当个体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时,
他们之间存在
A、依赖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人际关系
12、人际互动的形式是
A、合作 B、合作与竞争 C、交换 D、交换与合作
13、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
A、 情感上的吸引状态 B、情感上的融洽状态
C、 情感上的亲密状态 D、情感上的喜欢状态
1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罗伦茨 C、费斯庭格 D、舒茨
15、以下哪一个不是人际关系的原则
A、相互性 B、交换性 C、协调性 D、自我价值保护
16、 提出了态度转变的说服模型
A、凯尔曼 B、霍夫兰德 C、多拉德 D、班杜拉
17、把他人的观点变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而形成某种态度,
属于 阶段
A、服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8、 提出了侵犯的社会学习论的观点,强调侵犯的习得性
A、弗洛伊德 B、罗伦茨 C、多拉德 D、班杜拉
19、如果挫折强度一定,侵犯的发生与预计惩罚呈
A、正比 B、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20、抱负水平取决于
A、自信水平 B、成就动机 C、自尊水平 D、自尊动机
二、多选题
21、按动机的性质,可以把动机分为
A、自然动机 B、社会动机 C、原发性动机 D、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
22、动机产生之前必须存在
A、需要 B、心理紧张 C、心理张力 D、焦虑
23、凯利的归因理论也称为三维理论,即归因时需要三种信息
A、特异性信息 B、差别性信息 C、共同性信息 D、一致性信息
24、根据归因的控制点理论,可以把人分为
A、外控者 B、内控者 C、他控者 D、自控者
25、印象整饰,亦称
A、印象输入 B、印象输出 C、印象管理 D、印象整合
26、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 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刻板印象
A、某个人 B、某类人 C、某个事物 D、某类事物
27、印象的形成是指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已往的经验,并
A、 对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B、明确事件对个体的意义
C、 使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 D、最终形成印象
28、图式的总体作用是控制输入,调节输出,具体作用表现为
A、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B、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C、 影响记忆 D、影响自我知觉
29、身份的特点除客观性以外,还有
A、主观性 B、多重性 C、稳定性 D、契约性
30、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 的认知
A、生理状态 B、心理状态 C、人际关系 D、社会角色
B卷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C 7、D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D 15、C 16、B 17、D 18、D 19、B 20、B
21、ABCD 22、AB 23、ACD 24、AB 25、BC 26、BD
27、ABC 28、ABCD 29、ABCD 30、ABCD
《社会心理学》试卷 C
一、单选题
1、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
A.过程 B.心理反应 C.心理活动 D.中介过程
2、行为主义主要的假设是
A.先前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B.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现时现场的所思所想
C.以前的信息加工对现在有影响
D.环境对人的现时行为有决定作用
3、( )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态度 B.心理倾向 C.社会角色 D.人际关系
4、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自我概念 B.图式 C.角色认同 D.自我评价
5、对认知者来说,印象整饰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
A.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B.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出,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入
C.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整饰也是信息输入
D.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出,印象整饰也是信息输出
6、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是一种
A线性关系 B.函数关系 C.加权关系 D.倒U型关系
7、( )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
A.态度 B.归因
C.动机 D.利地
8、海德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称为
A.认知失调理论 B.三阶段论
C.社会交换论 D.平衡理论
9、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A.P-O-X模式 B.P= f(P,C)模式
C. TIRO模式 D. A- B- C模式
10、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趋向动机 D.达到平衡状态
11、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FIRO)是由( )提出来的
A.海德 B.费斯廷格
C.舒茨 D.李维奇
12、( )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喜欢 D.人际吸引
13、除了目光接触,( )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A.身体语言 B.身体运动
C.空间距离 D.面部表情
14、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称为
A.印象管理 B.社会影响
C.人际吸引 D.从众
15、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 )
A.社会促进 B.社会惰化
C.利他 D.从众
16、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
象,称为( )
A.社会促进反应 B.模仿
C.感染 D.暗示
17、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
A.反暗示 B.反模仿
C.逆反 D.真暗示
18、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 )
A.社会性能 B.经济性
C.繁衍性 D.激情性
19、( )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A.参照群体 B.家庭
C.学校 D.角色组
2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
A.社会上的 B.心理上的
C.情感上的 D.行为上的
二、多选题
2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有( )
A.保护被试原则 B.征得同意原则
C.事后说明原则 D.退出研究的自由的原则
22、问卷法有两个特点,它们是( )
A.标准化程度高 B.双方互相影响
C.收效快 D.有特定的目的性
23、学习有三个机制,即( )
A.模仿 B.联想 C.社会交换 D.强化
24、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 )
A.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B.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5、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反思自己
26、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B.行动表现的反馈
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D.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27、( )的归因是属于外归因的( )
A.把行为原因归于其他人的影响 B.把行为原因归于自己的运气不好
C、把行为原因归于所要完成的工作太难 D.把行为原因归于工作条件不适宜
28、属于社会动机的有( )
A.亲合动机 B.成就动机 C.权力动机 D.利他动机
29、挫折一侵犯学说有以下哪几个要点( )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浸犯越可能发生
30、人际关系的原则有( )
A.趋利性原则 B.相互性原则 C.交换性原则 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卷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A 6、D 7、A 8、D 9、A 10、A 11、C 12、A 13、D 14、B 15、A 16、B 17、A 18、A 19、B 20、B
21、ABCD 22、AC 23、ABD 24、AD 25、ABC 26、ABCD
27、ABCD 28、ABCD 29、BCD 30、BCD
《社会心理学》试卷 D
一、 单选题
1、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 1879年 B 1908年 C 1924年 D 1925年
2、 社会知觉、态度等,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层面
A 个体 B 人际 C 群体 D 社会
3、 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的刺激,称为
A 联想 B 强化 C 模仿 D 习得
4、 理论亦称为深层心理学
A 社会学习 B 社会交换 C 符号互动 D 精神分析
5、 自我成熟最晚
A 生理 B 心理 C 社会 D 反思
6、自尊的经典公式为
A 自尊=成功/抱负 B 自尊=抱负/成功
C 自尊=成就动机/抱负 D 自尊=抱负/成就动机
7、与熟悉的人相处,容易产生
A 首因效应 B 刻板印象 C 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8、 的高低取决于成就动机的强弱
A 自尊水平 B 抱负水平 C 自我意识 D 自我效能感
9、以下哪个不属于态度的特点
A 内在性 B 评价性 C 对象性 D 稳定性
10、 大小决定态度的强弱
A 信念 B 抱负 C 价值 D 意义
11、个体对对象的卷入水平,为态度的 属性
A 方向 B 强度 C 深度 D 向中度
12、 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概念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
A.高尔顿 B.高顿 C.瑟斯顿 D.埃里克森
13、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A.霍曼斯 B.班杜拉 C.勒温 D.布鲁默
14、符号互动论强调 和符号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
A.心理生活空间 B.事物的意义 C.意识与无意识 D.认知的作用
15、社会认知论源于
A.精神分析学说 B.拓扑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学说
16、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依据的是
A.费力最小原则 B.符合需要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平衡原则
17、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现象时,学者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将会提
高,因此其 应被抑制
A.弱势反应易于表现,而优势反应 B.强化反应易于表现,而竞争反应
C.竞争反应易于表现,而强化反应 D.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
18、亲合起源于
A.本能 B.依恋 C.学习 D.社会性
19、 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A.动机受阻 B.焦虑 C.需要 D.挫折
20、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这个理论称为
A.印象形成理论 B.图式理论 C.个别差异理论 D.控制点理论
二、 多选题
1、 社会行为包括
A 习得行为 B 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 C 人际合作与竞争行为 D 群体决策行为
2、 性别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
A 性 B 性功能 C 性别 D 性别角色
3、角色冲突存在 冲突
A 矛盾 B 角色内 C 角色间 D 相容性
4、 自我意识,亦称为
A 自我 B 镜我 C 自我概念 D 反思自我
5、身份是由个体的 决定的自我认同
A 认知地位 B 社会地位 C 身份地位 D 处境地位
6、社会知觉包括对 知觉
A 他人 B 社会 C 群体 D 自我
7、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有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模式
8、存在哪几种权力动机
A 支配的 B 控制的 C 积极的 D 消极的
9、影响利他行为的心理特征为
A 技能 B 心境 C 内疚 D 人格
10、存在哪几种负向的社交情绪
A 社交焦虑 B 嫉妒 C 羞耻 D 内疚
11、态度有 功能
A 工具性 B 自我防御 C 价值表现 D 认知
12、态度形成三阶段为
A 依从 B 认同 C 协调 D 内化
D卷参考答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B 4D 5B 6A 7C 8B 9B 10C 11C 12B 13B 14B 15C
16A 17D 18B 19D 20D
二、多选题
1ABCD 2ACD 3BC 4AC 5BD 6ACD 7ABCD 8CD 9BCD 10ABCD
11ABCD 12ABD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