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自考大专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

1、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具有审美价值。

2、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几类。其中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

3、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4、大量资料表明,原始歌舞确实和原始人类的巫术崇拜活动有关。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名作,也是一幅著名的风俗画长卷。

6、在艺术构思中,形象思维贯串始终,但灵感思维和抽象思维也起很大作用。

7、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它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

8、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叔本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吸收了尼采的思想和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威登堡的“对应论”思想。

9、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10、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11、散文的种类丰富多彩,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13、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14、按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来分,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5、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几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精神文化是核心。

16、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17、《日出·印象》是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画虽然不是他的最典型的作品,但它却是印象派画史上一面旗帜,因为“印象派”这个名称就源于这幅画。

18、心理学上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

19、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著名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由剧作家达·彭特改编,德国著名音乐家莫扎特作曲。

20、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起源于模仿。

21、19世纪末,德国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艺术学正式形成,他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2、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类学确立于1922年,其标志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布朗正式出版了他们的著作。

23、俄国杰出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将俄罗斯民族风格与世界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尤其是他为多部歌剧和舞剧的成功作曲,更使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被公认为近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

24、神话常被当作是文学最早的源头。

25、客观精神说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26、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27、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28、宗教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能低估,其中西方基督教文学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圣经。

29、摄影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独立的艺术门类。

30、莎士比亚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3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欧洲园林,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2、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而它们各自又包含着许多更低层次的子系统。

33、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首推意大利的美学家是克罗齐。

34、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市班尼朗岛上的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由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于1957年,建成于1973年。

35、在我国,王国维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清代学者。

36、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中国艺术学》里,曾将其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六个字,其中和被视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37、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

38、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要求,可以叫做“冲动”:一个叫“感性冲动”,另一个叫“理性冲动”。完美的人性,应当是它们二者和谐的统一。席勒指出,需要有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来作为桥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

39、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更是书法艺术中的杰作,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盛誉,对后世书坛影响极大。

40、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贝多芬,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41、今年是钢琴大师肖邦诞辰200周年。

42、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43、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44、18世纪的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45、在整个艺术系统中,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

46、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精神文化是核心。

47、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书”。

48、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49、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它的创始人就是著名的建筑家格罗彼乌斯。

50、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的骨哨,在这里出土的骨哨约有160把,都是用禽兽肢骨制成。

51、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的理论主张。

52、艺术生产包含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三个部分。

53、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其中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54、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5、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5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很重视艺术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以“礼乐相济”的思想,创立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体系,他以“六艺”教授弟子,其中的乐就是诗、歌、舞、演、奏等的艺术综合体。

57、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8、曹禺的话剧《雷雨》严格遵守了欧洲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法则,即剧本故事情节单一,剧情发生在一个地点,剧情延续时间以一昼夜为限。

59、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具有审美价值。

60、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61、弗洛伊德后来改用三重人格理论,来取代他的无意识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样三个部分。

6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中国式园林、法国式园林和阿拉伯式园林。

63、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64、世界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

65、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情感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66、被后世敬为“画圣”的是唐代的艺术家吴道子。

67、“书圣”是指王羲之。

68、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艺术。

69、艺术作品一般包括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70、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中国式园林、法国式园林和阿拉伯式园林。

72、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英雄的象征。

73、一般说来,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74、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75、哲学代表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

76、《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7、曹禺的话剧《雷雨》严格遵守了欧洲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法则。

78、按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来分,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79、艺术创作可以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80、戏曲界要求演员必须掌握“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

 

1、艺术流派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2、简述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为参与宗教活动。其次,艺术影响宗教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再次,艺术影响宗教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

尽管艺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产生过直接的影响,但是,艺术与宗教二者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讲,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

3、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有哪些?

答:(1)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技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自身的发展。

(4)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5)也对艺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艺术的商品化与消费化倾向,导致大众审美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

4、芭蕾

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芭蕾舞动作要求规范化,尤其注意稳定性和外开性。

5、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修养与鉴赏力。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也有很大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十分重要。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同样离不开艺术生活。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6、艺术鉴赏

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这个意义上讲,艺术鉴赏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7、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 

8、论述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领域都产生了具大而深刻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更加明显。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与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另外,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艺术的商品化与消费化倾向,导致大众审美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大众传媒与计算机游戏等给青少年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 

9、语言艺术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10、无意识

所谓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认为无意识就是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本能冲动和欲望,被意识所压抑着,只能在暗中活动。      

11、简述艺术家的自身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在艺术家这一总称下,又有许多各自不同的艺术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12、论述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段,戏剧和戏曲的历史悠久,电影和电视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但是,作为综合艺术,它们又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艺术首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上。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会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而是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艺术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此外,渊源于西方的话剧同植根于中国的戏曲,作为银幕艺术的电影和作为荧屏艺术的电视,它们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区别。虽然都是综合性舞台艺术,话剧注重再现生活,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源于西方的话剧注重写实,植根中国的戏曲注重写意。

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但使综合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文学性与表演性。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综合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它们都必须经过二度创作,才能产生舞台形象、银幕形象或荧屏形象,并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欣赏。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总之,文学性作为综合艺术的基础,表演性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二者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换句话说,凡是成功的戏剧影视作品,既离不开优秀的文学剧本,也离不开卓越的表演艺术,它们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13、艺术意蕴

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4、简述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相互关系。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认为,意境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典型则是重再现,重写实,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然而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因此,典型和意境才在艺术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15、何谓宗教艺术,宗教与艺术之间又有何关系。

所谓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虽然宗教艺术的诞生是由于宗教利用艺术为其服务,但是,由于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劳动凝聚其中,使得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近现代社会中,宗教艺术中的审美因素日益高于其宗教因素,人们常常更多地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艺术品。

艺术与宗教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为参与宗教活动。其次,艺术影响宗教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再次,艺术影响宗教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

尽管艺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产生过直接的影响,但是, 艺术与宗教二者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讲,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       

16、什么是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它们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的和创作倾向。

艺术思潮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者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简言之,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中外艺术史上,某种艺术流派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思潮,而每个艺术思潮却可能包容许多艺术流派和不同的创作方法。艺术流派往往是指某一个艺术门类中的派别,艺术思潮却常常包容各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侧重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某种创作思想或创作主张,艺术流派侧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派别。所以,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17、艺术流派——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18、游戏起源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该说法具有一定意义。

19、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构思活动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20、简述艺术教育的任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来讲,艺术教育的任务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2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22、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23、艺术修养和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努力做到:

1、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3、掌握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4、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5、增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知识。

24、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点:

艺术批评的作用:一,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二,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三,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艺术批评和特点即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5、艺术风格的理解: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难而又困苦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既有艺术家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历史等客观方面的原因。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多样性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风格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统一性也表现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的艺术风格是相近的。

26、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泰勒和英国的弗雷泽,这种理论有一定价值,因为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影响并不是根源,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7、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探究活动。艺术批评的标准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8、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9、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是:一、从哲学基础看,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义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义是来自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二、在人的主体性上,现代主义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主义却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三,现代主义崇尚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崇尚解构主义,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消解各种艺术门类的区别,推崇大众文化,使大众文化趋于娱乐化和游戏化;四,现代主义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后现代主义趋于商品文化;现代主义讲究独特,后现代主义突出复制。

30、简述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答(1)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

(2)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

(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31、阐述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关系
答:(1)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2)艺术流派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形成的艺术派别。(3)艺术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简而言之,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相当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的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偏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由艺术主张和风格特色的基本认同而产生的。

32、简述艺术意蕴的特点
答: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具有多以、模糊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意韵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通。

第三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多仪性和模糊性。

第四,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

第五 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记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
33、结合艺术作品谈谈典型与意境的区别

答: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确实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水浒传》中勇猛鲁莽、见义勇为的鲁智深,秉性刚烈、性格倔强的武松,脾气暴躁、心地善良的李逵;《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欺世盗名的曹操,粗豪威猛、急燥暴烈的张飞;莫里哀讽刺喜剧《伪君子》中伪善卑劣、灵魂丑恶的达尔丢夫,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中,性格复杂、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于连;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奥勃洛摩夫……正是这些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些优秀作品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典型与意境是同一层次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刻画艺术形象时,都应当努力达到典型与意境的艺术高度。
34、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所构成。艺术语言承担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作用。

35、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第一,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一、填空

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4.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5.实用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7.从体系上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8.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

9.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10.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11.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1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3.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14.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15.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有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16.“美育”这个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美育书简》

17.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又名凌云大佛。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

18.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19.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类。

20五代南唐画家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1唐代画家韩干《照夜白图》元代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22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主要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23艺术这种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最主要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

2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25、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6、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劳动为前提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是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7、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8、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9、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30、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31美育即审美教育。

32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的主流。

33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4关于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几大类。

35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三个方面。

36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有戏曲、戏剧、电影、电视。

37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38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第一部国产影片是《定军山》。

39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特洛瓦

40“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41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类。

42.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 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创作的主题。

43.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4.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5.中国画与油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具有实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运用照相机基础上的纪实性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造型传统艺术形式。

46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47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  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 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 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 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生产劳动说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9实用艺术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0建筑艺术  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11 园林艺术  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上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1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13工艺美术 : 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14现代设计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现代设计包括:一是产品设计,二是环境设计,三是视觉设计

15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6绘画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17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卷轴式的形式;独有的“散点透视”法; 以线造型,以墨为色;诗书画印合一体。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 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 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18雕塑艺术 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

19摄影艺术 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20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21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

22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23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24综合艺术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的总称。吸取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5戏剧艺术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26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27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28电视艺术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其审美特征有技术性 ,介入性 ,迅速性.

29.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一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8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Craft movement,或译为工艺美术运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并逐渐开始流行。这种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发展到大批量、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过程中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对于“设计”基本概念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30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31艺术创作过程 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32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33.艺术体验-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34艺术流派: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形成的艺术派别。

35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36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37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汇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观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38.艺术文化学-艺术文学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39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40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41艺术鉴赏 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藉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42.艺术教育-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43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44艺术的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45艺术传达  所谓艺术传达,就是艺术家借助于物质材料把艺术构思表现出来成为艺术作品,借助于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把审美意象物态化成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是艺术传达的最终成果,是艺术创作这种精神劳动的物质体现。

46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47 审美体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48审美升华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9审美的认知作用-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50审美的娱乐作用-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51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52美育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  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53 散文 散文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内容。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

54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得成功的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    

55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56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57悲剧 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58 灵感  就是人们在艺术构思的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其特征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

59 符号  不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的代替物根本特点是他能代替所知的审美对象传达特定审美情感他所代替的对象不具有外形上的相似性。艺术形象归根到底是一中符号

60情节性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个有完整过程的生活事件,因而,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紧张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

61交响乐 :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这个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现代关于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得交响乐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62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63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三层含义:技术层面--剪辑艺术层面--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美学层面---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64主人公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65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66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格律诗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67浪漫乐派-浪漫乐派,是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浪漫乐派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

68直接体验-所谓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所谓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69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70、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名词)第一种 “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 “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 “模仿说” 或“再现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3.“艺术的特征”

  (名词)1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简答)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的关键。

  (名词)2)主体性。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简答)3)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本章小结

  ★(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再现说)

  4.形象性  5.主体性  6.审美性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简答)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简答)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略。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5)艺术起源于“劳动”。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理论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尤其是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二、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2.艺术起源的归结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本章小结

  ★(填空)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2.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模仿说”  2.“游戏说”  3.“表现说”  4.“巫术说”

  5.“生产劳动说”

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简答)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简答)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要有具体阐述(略)。

  ★(简答)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略。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简答)(3)审美娱乐作用。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二、本章小结

  ★(填空)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审美认知  2.审美教育  3.审美娱乐  4.艺术教育 

 ★(名词)5.美育: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简答)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简答)5)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即“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简答)6)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2、艺术与科学的联系。

  (1)艺术与科学的联系。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二、本章小结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 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填空)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文化  2.哲学  3.宗教  4.科学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简答)1)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简答)2)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 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如何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它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

  ?(4)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五章 实用艺术

一、本章小结

  ★(填空)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填空)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二、本章的重点概念

  ★(名词)1.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是指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名词)2.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空间  4.形体  5.比例  6.均衡  7.节奏  8.色彩

  9.装饰

  ★(名词)10.园林艺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1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12.工艺美术

  ★(名词)13.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科技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使工业产品艺术化。2、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3、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狭义上是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

  14.产品设计  15.环境设计  16.视觉设计 

三、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简答)1)艺术分类是最基本的6种方法分别是什么?略。

  ?(2)说出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简答)3)请简要阐释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略。

  ?(5)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人的诗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欣赏中国式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6)如何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略。

五、重点和难点

  1、建筑艺术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

  ★★(论述)所谓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代建筑“美观”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建筑的审美性或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例如,北京的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南京的中山陵,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流水别墅,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简答)结合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特征?

  2、园林艺术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论述)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由于中国传统园林将风景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融为一体,因而更加富有魅力。在中国园林艺术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颐和园就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整个园林的设计,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来。

  3、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工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如漂亮的绣花枕套、精致的被面床单、美观的玻璃器皿等,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或者说,它们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兼有观赏的功能。另一类是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它们采用的原材料一般比较低廉,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供实用,又可供观赏。再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如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它们采用的原材料比较珍贵,工艺非常精细,价格也比较昂贵,主要供观赏和珍藏之用,这些特种工艺品实际上已经不具有实用价值,而是主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了。

现代设计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科技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使工业产品艺术化。2、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3、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狭义上是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

  4、“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 1 )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因为人类的实际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文化生活等许多领域,所以实用艺术中的各个门类,甚至每一门类中的不同类型,都应当分别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第四,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 2 )表现性与形式美。  ( 3 )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六章 造型艺术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简答)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 (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 绘画艺术。

  ★★(论述)3.中国画的特点: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

  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

4.雕塑艺术的种类、体裁和样式。

  ★★(论述)5.西方雕塑史上四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便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 5 至公元前 4 世纪的希腊雕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都是举世瞩目的佳作。约作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古希腊雕刻著名作品《维纳斯像》,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因 18 20 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此名,巴黎罗浮宫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罗浮宫三宝。

  第二高峰,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取材于基督被害后,圣母对儿子的殉难表示深切哀悼的宗教故事,由于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只有 25 岁,许多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年轻雕刻家之手,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这件作品留下了雕刻家姓名的缘故。此外,他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他为美弟奇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晨》、《暮》、《昼》、《夜》是一组寓意深刻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如《摩西》等,也都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三个高峰,当属19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西方雕塑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第四个高峰,是20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探索新的雕塑语言。

中国雕塑艺术应该怎样准确分期?关于中国雕塑艺术的分期,目前尚无很权威的说法。由于中国雕塑不像西方雕塑那样成系统地发展,所以目前只能按照朝代作出机械的划分。

二、本章中的重要概念

  ★(名词)1 造型艺术:是指与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2 绘画艺术  3 中国画

  ★(名词)4 雕塑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质材料制造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名词)5 摄影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名词)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三、本章小结 

  ★(填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填空)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简要阐释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即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2)如何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简答)3)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简答)4)指出标志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几个高峰时期?略。

  ★(简答)5)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是什么?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 

  摄影艺术的纪实性,首先表现出来在它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给人以逼真感。

  其次,这种纪实性还表现在它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伯和环境,摄影艺术又必须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具有艺术性,杰出的作品必然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首先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熟练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 ( 或色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

  ★(简答)6)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

  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书法最初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此外,中国书法同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书画同源”正是对这两门姊妹艺术的形象概括,因此,造型性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特点。 

第十章 艺术创作

一、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艺术家既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是由许多艺术家们组成的创作集体完成的。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艺术家应当具有特别敏锐的观察、体验与感觉生活的能力,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想象力融会入艺术作品中,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体验活动。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艺术构思活动。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会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因此,艺术传达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离开了艺术传达,再好的体验与构思也得不到表现,无法让其他人欣赏,只能仍然停留在艺术家的头脑之中。 

3.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如同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尤其是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情感对形象思维也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形象思维更加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4.艺术风格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5.艺术流派

  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 

6.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二、本章小结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三、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的几个阶段?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3)解释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4)简要阐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5)如何理解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6)什么叫无意识?

  ?(7)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8)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9)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五、本章的重要概念

  1、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名词)2、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3、形象思维  4、抽象思维

  ★(名词)6、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艺术流派  8、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这些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人们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但欣赏它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在欣赏经过精心构思、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可见,艺术形象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视觉形象

  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例如,一幅绘画,一件雕塑,一幅书法作品,一座建筑物,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件实用工艺品,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是视觉形象。 

——听觉形象

  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形象。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它通过音响在时间上的流动,再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最后构成使人们的听觉感官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由于听觉形象具有空灵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主要依靠情感的直观体验来把握音乐形象,也使得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为欣赏者的联想想象与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文学形象

  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性。它不像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那样可以看得见、听得着,直接感受到,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引导,凭借想象来把握艺术形象。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综合形象

  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它往往通过演员在舞台、银幕或荧屏上同观众见面,表演艺术在综合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艺术意蕴

  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有时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它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通过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在的意蕴。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4.典型和意境

——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的特点: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大要素的区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神与形等,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意境的实部分存在于画面、文字、乐曲及想象的意象之中;虚的部分,即意境之重要或本质的部分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中国传统关系与艺术理论,从来就是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美学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一种是“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另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后者更被看重。 

5.“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 “天人合一”强调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后者强调“主客分立”。“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消失,后来逐渐渗透与融会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和”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对立统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具有特色的朴素辩证思维观,并对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学的许多经典语汇都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出现,如“刚柔”、“虚实”、“动静”、“形神”、“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等,其中,偏于精神性的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统一中处于主导地位,如“形神”中的“神”,“情景”中的“情”,“意象”中的“意”等。正是这种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中极富有民族特色的辩证和谐观——“和”。

二、本章小结

  ★(填空)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名词

  1.艺术语言

  ★(名词)2.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视觉形象  4.听觉形象  5.文学形象  6.综合形象

  ★(名词)7.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名词)8.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名词)9.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名词)10.艺术作品:即艺术生产的“产品”。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从哪几方面说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理解典型与意境?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简答)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简答)4)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简答)5)什么是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感受到。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作品。

  ?(6)试通过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道、禅三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略。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一、本章重点难点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之中,同样表现在艺术鉴赏之中,它集中表现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2.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艺术鉴赏作为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同艺术创作异常复杂的心理因素一样,艺术鉴赏中同样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在似乎矛盾的现象中存在着一致性,在似乎偶然的现象中存在着必然性。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等问题。 

  4.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1)注意。  (2)感知。  (3)联想。  (4)想象。  

5)情感。  (6)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一部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题材、主题、情节、场面、形象、典型等许多内容,有的艺术作品还需要鉴赏者了解它的背景、典故、象征意义等。在艺术鉴赏中,人们必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因为这种理解是审美感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只有理解并掌握了各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才能真正实现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但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去把握作品的内容,而且可以领会到这些艺术形式本身特殊的审美价值。

  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在中国美学中,艺术作品常常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在西方美学中,艺术作品常常追求一种“寓意”、“意蕴”或“哲理”,但中外美学把这种追求都看作审美的极致。艺术意蕴构成了艺术作品最深的层次,使得艺术作品在“有意味的形式”中传达出一种极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显然,只有调动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才能真正领会和感悟到作品中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意蕴。 

  5.关于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6.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敢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本章小结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填空)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三、本章中重要的名词、概念

  ★(名词)1.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2.注意  3.感知  4.联想  5.想象  6.理解

  ★(名词)7.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8.审美体验

  9.审美升华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简答)1)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2)什么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3)如何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4)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简答)5)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6)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敢于攀登艺术的高峰。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特征,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做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艺体裁。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基础知识及要点:

 

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字迹规整、论述充分、言之有据

 

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

2、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3、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主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模仿说与再现说、情感表现说、实践论

4、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

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

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用艺术(工艺美术、有机建筑、园林艺术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

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

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谈艺。”朱光潜  

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

艺术发生/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实现/艺术物化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10、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各自内涵与关系:

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意蕴

11、中国艺术精神有哪些?

典型(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意境(王国维“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生三境界)

        生命精神、道与自然、乐舞精神、辩证和谐

12、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方法

灵感共鸣、顿悟、净化、审美期待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更多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