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自考大专03331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2、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满足和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4、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5、公共事务的类别:1、社会政治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的政治事务)2、社会经济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事务)3、狭义的社会事务(在社会公共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通常的社会事务即在此)。

6、社会公共事务的三个层面:1、大概念,即公关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内容包括上述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层面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2、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主要是社会公共政治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3、小概念,即除经济、政治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

7、公共事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8、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9、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货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0、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11、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12、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13、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14、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15、公共组织的特征(简答):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垄断性)

16、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7、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1、具有公共性2、具有强制性3、具有非营利性4、具有服务性

1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公众为本原则2、服务原则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4、法治原则

1、 19、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区别:A、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B、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C、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B、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A、目的不同

      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C、管理的性质不同

      D、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G、绩效评估不同。

 

第二章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

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所谓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划分,以便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有如下几种划分:

     第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划分为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第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而且,这些环境还可以以内容为标准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

4、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1、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2、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围绕着需要提出和需要满足以及二者的循环往复而展开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要是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5、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1、地理位置2、人口(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人口结构 家庭状况)3、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4、社会发展程度

6、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7、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因素?如何对公共事业管理影响?

               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1、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公众必须享有而且也能够享有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所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2、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是靠公共财政开支来维持的,而一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能力,也就决定了公共组织如政府能把多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所确定的公共项目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生产力发展水平既给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赋予了公共事业管理与生产力水平同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的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经济成分方面。一个国家或社会所具有的经济成分的数量,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直接构成了社会政治体系的社会基础,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同时,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也就必然决定着政府要有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方面。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体系、经济利益关系、经济调节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首先,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和制度特征。其次,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为特征。最后,它影响这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

8、不同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是如何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并如何作出反应的?

(一)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高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高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是社会性和全局性。其影响作用机理,与市场场中企业的决策机制十分相似。(二)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间接的、迂回的,且相对小一些。

9、国际环境:在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对高层公共事业管理产生作用。国际环境主要从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政策、方法、手段和本国国际地位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章

1、试述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发展显示,从近代到当代,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对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在内的整个公共事务管理,经历了保护模式到干预模式再到市场模式的历史演变。西方国家对公共事务尤其是对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变化,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又称公共事业管理的保守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至80年代后开始成为改革的对象,逐步被新的管理模式取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这一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公共事业管理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

2、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实质?

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演变发展,而从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公共需求,(2)主体意识,(3)政府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

4、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无论是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还是从新的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方式组合运行为机理来看,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多元构成。(2)政府主导和统筹。(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5、宏观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承担机构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以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为目标,围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基本职能的发挥主要涉及有以下内容:第一、对公共事业范围内公共事业产品这一特殊“市场”进行预测。第二、制定和分析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一方面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发布社会指标及相关信息,指导和引导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投资方向和产品流向。第三、制定和分析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即法律、政策、计划、方案、程序安排等。这其中,既包括公共事业产品的品种、数量(常常以发展计划和确立公共项目来表现)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也包括全社会公共事业范围内如何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基本规范的制定和安排。第四、根据所确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旨在提高管理效能的不是针对具体公共产品而是针对机构内部运行和机构外部环境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承担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即主要是高层次的政府组织。承担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内的政府。一是立法机构,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西方国家的议会;二是司法机构,如法院、检查院等;三是行政机关即政府管理部门,如政府的科、教、文、卫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如我国的民政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如一些专职部门,如财政、计划、物价、税务等部门,以及涉及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交通部、铁道部、电讯管理部门等。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以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为目标,其基本职能的发挥主要分为两个基本方面,包括以下具体的内容:其一、维护基层公共事业活动基本秩序方面,A、对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者的管理。B、对公共事业领域中的公共事业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C、对公共事业领域中的某些公共产品的价格进行监督管理。其二、为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方面,即活动于公共事业基层的公共组织和一些非公共组织如企业,根据公共政策或根据上级部门所制定的目标、计划和布置的任务,进行公共产品或带有公共性的产品的生产,以及向公众提供服务。承担微观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机构可以分几类:一是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如我国的民政部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专业管理部门。二是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如物价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三是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如前面提到过的当代西方教育领域中的专门的非政府性质的联合会、评估机构等。四是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如我国目前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和一些特殊的或承担公共产品生产的企业单位。这些部门在基层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中具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第四章

1、政府: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2、政府的基本属性:1、政府的阶级性(政府实施国家阶级压迫功能,即指政府通过暴力机器消灭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镇压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巩固和保卫国家政权)2、政府的社会性(政府对非阶级性的即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

3、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4、论述:为什么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因为:

      ① 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②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2)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

      其一,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能否认识以及对公共事业产品可能有的生产和提供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历史还是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现实,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政府的组织程度都是基础的和决定性的。

      其二,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是哪些事务可以以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即通过制定的基本政策而确立的管理目标,是为政府所代表的利益服务,或说涉及并满足到多大范围群体的共同利益,则是由公共组织中的政府决定的。

      其三,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政府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决定了整个管理体制的构成的法律法规等,以及整个管理运行的规则,都必须由政府制定.

其四,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政府还负有对其他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管理之责。这种管理既可以是直接的行政监督,也可以是通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手段的制约。

5、政府的社会管理: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以社会公平和公正为首要目标,通过制定系统的、专门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进行必要干预和控制的过程。

6、公民社会: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7、社会是一个先于政治、外在于政治的独立领域。

8、非政府组织: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

9、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三是非营利性。四是自治性。五是自愿性。六是非政治性。七是非宗教性。

10、改革的目标:通过政事分开的改革,达到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以及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11、要达到事业单位社会化以及运行法制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就必须以政事分开为基本原则。

 

第五章

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2、公共事业管理计划职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必要性何在?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通常可以如何划分?各种计划有什么内容?

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而所谓计划,通常是指合理地选择和确定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办法。依此,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制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必须做出的种种选择;二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舍去某些选择,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工作程序。

必要性:第一、可以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使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沿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第二、使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目标。第三、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第四、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控制。

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主要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形式。长期计划是指实施时间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计划。长期计划属于指导管理性计划的计划,主要由高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或高层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承担制定任务。短期计划是实施年限为一年或更短的计划。短期计划实际上是长期计划的一部分,是长期计划所制定目标的具体的分解和体现,与社会公共事业关系最为密切。短期计划的承担者是中、低层管理人员。

3、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协调中的沟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主要分为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4、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脱节”,如何消除?

所谓“管理脱节”,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有悖于整体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正式的管理制度、规章中或有规定,或无明确规定但也可以存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工作程序的相互背离。

对于消除这一“管理脱节”现象,根本上必须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组织内正式沟通的作用;再次是管理人员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

5、元政策: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元政策的基本功用是指导和规范政府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执行公共政策。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6、什么是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基本方式,当代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的方式,也是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活动内容。就是指政府进行公共事物管理的基本途径,政府为了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执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而采取的方式。

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通常用的管理方法分类,是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方法,一类是柔性方法 

一、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

 (一)行政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三)法律方法

 (四)政府在管理公共事业时刚性方法的合理使用

二、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

 (一)行政指导

 (二)公共事业管理合同

 (三)行政授权

 (四)行政委托

 (五)情感方法与心理方法

7、授权组织的地位

   在法律上,授权组织的地位等同于行政机关,即可以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机构,但在具体隶属关系上,授权组织泽隶属于与其公共事业管理业务有关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隶属的授权组织有领导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第六章

1、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优势——机会战略

优势——机会(SO)战略。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

弱点——机会战略   

弱点——机会(WO)战略。WO战略的含义,是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

优势——威胁战略   

优势——威胁(ST)战略。ST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

弱点——威胁战略

弱点——威胁(WT)战略。WT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

2、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息,清晰地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第七章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形成因素:自然灾害、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

2、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大众媒体、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各类政策分析研究组织

3、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拟订方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在拟订方案时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原则要求: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第八章

1、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有的组合方式为:(公共提供为纯公共产品,混合提供为准公共产品,市场提供为私人产品或近似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

    第一、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即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地向社会提供。

    第二、公共生产、混合提供。即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这种收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即以对成本进行补偿。如目前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机关为公众提供的某些产品和服务。

    第三、公共产生、市场提供。即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盈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通常,具有政府垄断性质的私人产品,或者接近于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如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和提供。

    第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某些国防产品、某些公共工程建设等。

    第五、私人生产、混合提供。即在政府相关的法规、行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下,由非政府组织或私人部门投资和组织生产,并由其自行向社会提供。一般来说,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产品生产的非政府组织的事业产品就是以这种方式提供的。

第六、私人生产、市场提供。这主要是指对那些可以比较好的进行“选择性进入”的产品,甚至为俱乐部产品的产品,如上述的私人与社区通过契约而进行的社区内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如付费后可以进入的音乐厅、高尔夫球场等。

2、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公共支出主要有三个原则:1、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纵向公平,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2、效益原则3、稳定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非公共支出的内涵: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4、该公司与管理费用中的非政府组织资金投入原则: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

 

第九章

1、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是指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或通过一定的行政层级,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履行责任进行的监督和控制。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以下:1、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2、行政监督检查3、行政监察4、审计5、行政复议

3、目前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法制监督,也就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这一监督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政府工作人员十分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一般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政责任的监督基本方式,有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与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视察和检查,建议,批评和意见,受理申诉和检举,罢黜政府官员职务等。

4、要保证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参与,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

   要有必需的制度设计;要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文化;公众必须具备的参与能力和信息

5、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

   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群体

6、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但也是困难的任务。就公共事业管理者个体而言,这一职业伦理的建设的目标就是自律,而其途径则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形成和实施取着控制的作用。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理想的责任履行机制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取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行为守则。即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行为所做出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定。

第四、公民参与。制度化的公民参与,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违反其职业伦理,违法的、腐败的和不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监督作用

 

第十章

1、绩效管理是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提高的重要的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评估工具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绩效指标是什么?各自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从公共管理既必须重视经济效率,更必须注重社会效率的基本要求出发,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一般有四个基本方面,即4E: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正(equity。)

(1)经济。这一指标一般是指公共部门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涉及的问题是一个公共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内,在获取一定的收益或得到一定的产出的情况下,花费了多少钱?而且,作为公共组织尤其政府部门来说,这一指标还包含着其支出即取得结果的花费是不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2)效率。这一指标所要评价的是一个公共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和预算投入下,产生了何种公共服务结果。公共部门的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效率,即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即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了利害关系人(即其利益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有关系的个人和群体)的不同的偏好,也就是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项目中,如国防、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保等,其预算比例及投资的先后,是否符合公众的偏好顺序,即公众的需求顺序和需求水平。

(3)效果。效果是衡量公共管理结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关注的问题是:通过实施管理后,公共服务的情况是否有了改善。

(4)公平。这一指标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弱势群体是否得到了公平对待并享受到所需要的更多的服务。

 

第十一章

1、生产力四要素:土地、资本、劳动、科学技术

2、科技事业活动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现代科技事业活动的基本内容,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第三、应用技术研究。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第四、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主要指涉及公众利益,难分割的技术研究、运用和推广。

3、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分类: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不能以市场的方式提供;公共提供)

4、公共提供:由公共财政支撑,政府无偿或者基本无偿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以使这些成果在最大的限度内获得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产品中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适宜于公共提供)

5、混合提供: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但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不是市场条件下的价格,而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使生产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推广(有重要价值的社会普遍需要的科技成果)

6、市场提供: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而且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即根据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所决定的价值补偿,其价格的高低完全由市场需要决定(专门性的科技)

7、教育活动的类别划分: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企业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8、在现代社会,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事业产品,可以根据其公共性的纯度分布情况,采取混合提供与市场提供相结合、以混合提供为主的公共政策,构建相应的教育事业产品提供制度。

9、文化活动分类: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活动;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标或具有营利性的文化事业活动

 

第十二章

1、 卫生事业也称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内容包含医疗和卫生两个方面。

2、 现代卫生事业的基本活动,通常可以分为医疗、卫生、医学研究、突发事故救护等

3、 突发事故救护、基本的卫生产品和医学研究的生产和提供

突发事故救护(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基本的卫生产品(接近于纯公共产品,主要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也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医学研究(公共生产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

4、医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接近于私人的准公共产品,既可公共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提供方式则是混合提供为主,市场提供为辅

5、身体教育就是狭义的体育概念

6、公共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私人产品。但总体上,这些类别的产品都涉及公众的基本利益或社会的共同需求,因而必须将其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根据其产品的特性,通过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构成管理的基本框架,既保证其经济效益,更保证其社会效益的发挥。

7、价格听证会制度:基本内涵是针对涉及公众基本生活和利益的产品,在做出价格决定时,就有关价格决定的相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益受到影响方的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会虽然对价格的最终确定没有决定权,但如果作为一种法律规定的专门的公用事业价格指定的管理程序,在民主社会中对价格的最终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更多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3331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