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自考大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及苏联的探索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科学设想。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2.是由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9月党的八大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载入了党章总纲。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006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2.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方面来理解,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要正确理解“人民”的内涵。第二,要正确理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问题。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它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来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一是1952 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二是1958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三是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1969年的党的九大正式把这段话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第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与动力。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第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简明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主要经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987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198710月,党的十三大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正式作为我们现代化战略思想。其具体内容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第三步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具体化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第一步发展战略早已顺利实现,199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提前五年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实现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199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了74772亿元,正朝着第三步发展目标奋勇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社会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我们的国家将以现代化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这就使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一,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标准,使综合国力的增强有了定性定量的指标。第二,丰富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内容,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第三,充实了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内容,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协调起来。第四,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五,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品格。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基于总体小康的现状,所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自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更多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