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用计数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数量多、少、一样多的逻辑方法是()
A抽象
B概括
C比较
D归纳
答案:C
2. 数学操作活动的构成要素有()
A目标
B材料
C规则
D形式
E指导和评价
答案:ABCDE
3.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是()
A集体活动形式
B个别活动形式
C独立活动形式
D小组活动形式
答案:D
4. 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是()
A集体活动形式
B分组活动形式
C个别活动形式
D自主活动形式
答案:A
5. 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主要表现在()
A活动区、角教学活动
B生活活动
C游戏活动
D家园联系活动
E师幼互动
答案:BC
6. 教学活动《复习10以内加减》的活动目标之一:“巩固良好的操作活动常规:物品归还原处及保持活动时正确的坐姿”,符合的活动目标是()
A认知能力的学习
B操作技能的学习
C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D知识概念的学习
答案:C
7.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演示法
C操作法
D讲授法
答案:C
8. “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评议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这一数学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是()
A幼儿
B教师
C家长
D园所领导
答案:B
9. 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是()
A数学操作活动准备
B数学操作活动设计
C数学操作活动组织
D数学操作活动评价
答案:B
10. 富有成效的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
A教育目标的确立
B教学方法的选择
C教育活动的设计
D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
答案:C
11. 教授初学的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依次是()
A行为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
B行为把握-符号把握-图象把握
C图象把握-行为把握-符号把握
D图象把握-符号把握-行为把握
答案:A
1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E实验法
答案:ABCD
13. 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游戏法
B操作法
C练习法
D讲述法
答案:B
14.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特点 例如,幼儿学习将用小棍拼搭的正方形变成三角形,教师会发现这样的两种情况:有一些幼儿是从正方形中拿去l根,将两边的小棍相接就成了一个三角形;而另一些幼儿则是将正方形拆散,重新拼搭成三角形 从这两种情况中可以看出()
A前一种情况的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低
B前一种情况的幼儿能掌握两种图形的异同
C后一种情况的幼儿能掌握两种图形的异同
D重新拼搭比将一个图形变换为另一个图形要难
答案:B
1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
A分类、排序与对应
B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C几何图形
D量与计量
E空间与时间
答案:ABCDE
16. 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有()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交流作用
D分类作用
E改进作用
答案:ABE
17.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等特征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操作法
答案:A
18. 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
答案:A
19. 按照评价的功能以及运行的时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包括()
A学前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终结性评价
答案:CDE
20. 能较好地解决一般的教学要求与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的矛盾,从而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教学
D集体与小组活动
答案:D
21. 小班“将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活动的目标是:①幼儿对数学活动有兴趣,②喜欢玩数学游戏,③学习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正确的活动目标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22. 评价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价目的,评价目的主要涉及的具体问题有()
A为什么评价
B由谁评价
C评价什么
D根据什么评价
E什么时候评价
答案:ABC
23.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材料的提供和()
A目标的制定与表达
B活动形式的选择
C教师的指导讲解
D活动规则的确定
答案:D
24.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
A收集评价资料
B确定评价目的
C设计评价方案
D选择评价方法
答案:B
2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包含的特征有()
A表述具体
B文字优美
C可观察或可测量
D简短
E操作性强
答案:ACE
26.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幼儿没有()
A操作
B游戏
C作业
D活动
答案:C
27. “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是教学大纲中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
A认知发展的目标
B行为、技能的目标
C情感、态度的目标
D知识掌握的目标
答案:C
2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步骤有()
A确定评价目的
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
D处理评价结果
E汇报总结存档
答案:ABCD
29. 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进行数学教育,这反映了他的()
A教育观和知识观
B儿童观和知识观
C教学观和发展观
D教育观和儿童观
答案:D
30. 通过教育评价了解一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达到什么等级?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改进作用
D导向作用
答案:A
3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注意其()
A启蒙性
B生活性
C可探索性
D逻辑性
E严密性
答案:ABC
32.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
A操作活动
B游戏活动
C学习活动
D建构活动
答案:C
33.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
A数学教育目标
B数学教育内容
C数学教育方法
D数学教育形武
答案:A
34. 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
A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
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
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
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
答案:BDE
35. 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直观的方法
B游戏的方法
C活动的方法
D实际练习的方法
答案:D
36. 首创研究儿童思维的方法——“临床法”的是()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凯米依
D柯尔伯格
答案:B
3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包括()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儿童能力发展目标
E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目标
答案:ABC
38.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这一数学教育目标适合()
A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
B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
C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
D学前班数学教育
答案:A
39.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评价是()
A价值判断
B事实判断
C逻辑判断
D道德判断
答案:A
40. 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
A儿童发展状况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D
41. 教育评价是要对教育活动的有关要素进行()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逻辑判断
D关系判断
答案:B
42. 表示事物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是()
A数
B量
C类
D序
答案:B
43.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A具体目标
B总目标
C分目标
D子目标
答案:B
44. 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
45. 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会用数词来表示数的结果,体现这一现象的数学教育内容是()
A认识序数
B计数
C数的组成
D数的运算
答案:B
46.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确定评价目的
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
D处理评价结果
答案:A
47.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鉴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选拔功能
答案:C
48. 表示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量是()
A空间
B时间
C速度
D面积
答案:B
49. 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幼儿所熟悉的、能理解的,这体现了数学教育内容的()
A结构性
B启蒙性
C生活性
D教育性
答案:C
50.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A数学知识
B数学技能
C数量关系
D操作活动
答案:C
51. 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
A确定评价目的
B收集评价资料
C设计评价方案
D处理评价结果
答案:B
52. 形成性评价是()
A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B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
C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D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的一种正式的评价
答案:A
53. 我们通过教育评价来了解一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教学质量如何,儿童发展状况如何 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导向作用
D改进作用
答案:A
54. 以下关于数学教育阶段目标的表述中,适合于大班的是()
A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
B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含义
C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D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答案:C
55. 为培养幼儿数学素养,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内容的()
A系统性
B启蒙性
C生活性
D可探索性
答案:D
56. 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外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是()
A计量
B测量
C比较
D对应
答案:A
57. 皮亚杰独创的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临床法”的实质是()
A谈话
B观察
C记录
D操作
答案:A
58. 最让儿童感到轻松的评价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答案:C
5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
A横向结构
B层次结构
C总括结构
D理论结构
答案:B
60. 针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叫做()
A发展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D
6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A托儿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答案:D
62. 通过和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试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答案:C
63. 帮助幼儿对有关数学教育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A启蒙性
B生活性
C探索性
D启发性
答案:A
6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是()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过程的终点
B表示教育活动的结束
C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指对儿童进行的各种测量
答案:C
65.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儿童数学概念及()
A思维能力的发展
B语言能力的发展
C数学能力的发展
D计算能力的发展
答案:C
66.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答案:C
67. 幼儿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幼儿学习数学必须依靠自己的()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游戏
答案:B
68. 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多大程度地遵循和利用儿童的()
A知识和理解水平
B经验和生活体验
C活动和操作水平
D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D
69.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先评价其()
A教育目标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手段
答案:A
70.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A不连续性
B主观性
C含糊性
D容易受实际生活的影响
E容易与空间关系混淆
答案:BCDE
71. 表现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量是()
A空间
B时间
C形状
D容积
答案:B
72.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A幼儿园培养目标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答案:B
73. 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世界的工具,并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时,必须注意内容的()
A可探索性
B启蒙性
C生活性
D系统性
答案:B
74.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包括对下列哪些逻辑关系的理解?()
A一一对应观念
B序列观念
C类包含观念
D同化观念
E顺应观念
答案:ABC
75. 从体育、智育、美育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种分类的划分角度是()
A教育基本内容
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
D社会发展要求
答案:A
76. 关于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儿童最初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系统认识空间方位
B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关系
C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空间关系的相对性
D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绝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的空间概念
E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答案:ABCD
77.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是培养()
A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
B情感表达方面的目标
C行为技能方面的目标
D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答案:A
78. 时间不具有直观的形象,人们只能通过某种媒介来认识、测量.说明时间概念具有()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主观性
D抽象性
答案:D
79. 时间概念的特点是()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周期性
D固定性
E抽象性
答案:ABCE
80. 从根本上看,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是否遵循了()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社会发展需要
C数学学科学习规律
D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答案:A
8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有()
A儿童从出生起,思维能力就开始萌芽
B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思维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C整个幼儿期,想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D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摆脱了具事物的局限
E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尚难摆脱具体实物的局限
答案:ABCE
82. 幼儿园小班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A能够辨别上下
B开始学习辨别前后
C正确辨别左右
D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E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答案:AB
8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横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
A横向结构
B纵向结构
C群集结构
D分类结构
答案:D
84. 让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
C幼儿园大班
D学前班
答案:C
85.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开始于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A分钟
B小时
C天
D星期
答案:C
86. 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可帮助幼儿逐步形成()
A空间观念
B距离观念
C深度观念
D立体观念
答案:A
8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B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C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D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E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答案:ABCDE
88. 人们只能通过季节的变化、心跳、钟表等来认识和测量时间,说明时间具有()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周期性
D抽象性
答案:D
89. 5可以分成2和3,把2和3换个位置变成3和2,合起来也是5,这表明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具有()
A互换关系
B互补关系
C等量关系
D加权关系
答案:A
90. 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A外部物体
B感觉活动
C操作活动
D自己身体
答案:D
91. 对儿童来说,游戏时觉得时间很短,等待时觉得时间很长,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A主观性
B含糊性
C生活性
D流动性
答案:A
92. 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概念的重要性表现为()
A使幼儿主动获得发展
B提供丰寓环境和必要指导
C为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D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E提供活动场所与设施
答案:CD
93. 空间概念具有的特点是()
A相对性
B可变性
C连续性
D流动性
E不可逆性
答案:ABC
94. 下列关于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答案:B
95.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关系的难易顺序是()
A前后-上下-左右
B上下-前后-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答案:B
96.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要落实到()
A学科知识上
B教学评价上
C儿童发展上
D教学方法上
答案:C
97. 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是()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答案:B
98. 幼儿园数学教学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包括()
A上课
B语言指导
C提供操作材料
D鼓励自学
E创设学习环境
答案:ABCE
99.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说明时间具有()
A流动性
B不可逆性
C周期性
D抽象性
答案:C
100. 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
A先前后.再上下,最后认识左右
B从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答案:B